經過兩千多個漂流在外的日子之後,我終於選擇回到台灣,
即便已經過了兩個星期,有時仍會在顛簸的公車上忽然想起在地球另一邊的生活,而小小懷疑起這個決定的正確性。
七年的日子實在不短,長的足以讓人對成長一輩子的地方感到陌生,
讓人在離開前鴕鳥的不敢往回看,怕患了失憶症的自己隻記得起在那個城市生活的美好與開心,忘了所有的痛苦與挫折 ;
怕後悔的自己要推翻那個果決的自己做下的決定,
怕自己其實根本沒準備好要離開,已經漸漸習慣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回到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怕放不下那裏自在的兩人世界,重新回到和爸媽同一屋檐下的居住模式。
怕自己無法適應這裡的工作生態和溝通方式,
甚至擔心起自己和陌生人的應對,會不會怪異的可笑?
是不是年紀大了,花時間建立起的 Comfort Zone 也越來越難被打破,
七年前要離開家飛出去的時候,哪來那麼多害怕與不安?
除夕夜前的下午一個人閒晃到書店,隨手翻起了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
付了錢,回程坐在搖搖晃晃的公車上忍不住把書拿出來翻閱,
自序裡的幾句話貼切的描述了我的感覺:「自己在回憶的導引下經常意外地與遺忘多時的某個階段的另一個自己再度重逢,於是,就像久別的老友偶然相遇一般,有更多的回憶被喚醒,一如夢境與夢境的連結,沒有邏輯,無邊無境。」
公車經過的某個路口,是幾年前每天騎車上下班必經的地方;
某間學校的圖書館,曾經是我昏天暗地準備出國考試的場所;
那個校園,我曾經和誰一起牽手走過,
看了吳導的自序,歸結出自己莫名的近鄉情卻,是很多不同的思緒在平行交錯進行著,
在試著快速吸收離開這幾年,這個城市的變化的同時,
莫名地擔心著自己與這個地方的人格格不入,
又隨著每到一個熟悉的地方,被回憶引導著和當年的那個自己重逢,
進而想起了許多人,許多事,某段對話,某些決定,
Overwhelming,很貼切的形容這個過程,和這段時間自己所經歷的複雜感覺。
終究,這個過渡期會過去,這些感覺也會慢慢散淡,
不久之後,我也會重新發展出在這裡生活的方式和步調,
不過在那之前,
我想藉著吳念真的筆來帶我看這個自己成長,又離開了一段時間的地方,
讓一個這麼熱愛這塊土地的人帶我重新認識和熟悉這個地方,
應該是再合適不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