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臘月就瘋了 納西年菜忙十天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廣州報導】
雲南麗江玉龍雪山下的納西族人,將元旦飯看做是一年當中最為事多的一餐飯,為盡善盡美提前十天時間開始準備。
香港文匯報報導,納西語中有一說法:「打瓦納西努」。意思是臘月開始,納西人就瘋了。他們彷佛潮流一般湧動在市場中,籌辦著一年一次的元旦飯。
元旦飯對於每個納西人而言都是傳統,隻能在家中吃,嫁出去的女兒也不克不及回娘家。元旦飯中必須有一個殘破的豬頭用於膜拜並在整個春節期間分食,豬頭肉在納西語中叫「布古施」,以自家養大的豬在臘月宰殺為佳,感謝過去一個豐年並為下一年祈福。
公雞肉(挨排施)、吹豬肝(在臘月將新鮮豬肝吹膨脹後曬乾,在春節時煮熟並切成薄片涼拌)、酸辣鯽魚(象徵年年有餘)等等都是元旦飯中必備的菜品。
除上述「固定菜肴」外,每戶納西族人家的元旦飯菜品都不盡近似,但由於過去納西族聚居區物產限定的起因,根柢上以百合圓子、火腿片、藕片、韭黃粉皮、油炸蝦片等為主,隨著比年來留存水平進步,如蝦、蟹等該地較稀缺的食品也端上了納西人家的元旦飯桌。
在元旦飯正式開始前,一家人要在家長的帶領下拜祭「竈君」,準備一張八仙桌在堂屋(納西族民居的客廳),將元旦飯的菜肴、米飯、酒喝茶供在桌上,合家人磕頭祭拜,歡迎後人「回家」過年。年飯後必須洗腳,取「來年數事都趕趟(勤勞、喜悅)」之意。
和漢族一樣的是,納西族也有守歲的習慣。
初一清晨由男子先起床,並企圖一天家務,以示感謝主婦一年來的操勞,否則會被鄰居譏笑為不用功。
【2011/02/01 聯合報】
全站熱搜